当前位置::首页 → 必修1 → 苏教版 → 专题四 硫、氮和可持续发展 → 第二单元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 →

2015-2016学年高中化学课时训练--4.2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苏教版必修1)

  • ※基本信息※
    • 资料类型:一课一练
    • 教材版本:不限
    • 适用学校:不限
    • 所需点数:1点
    • 资料来源:收集
    • 资料作者:
    • 资料大小:521.88KB
    • 资料上传:admin
    • 资料审核:
    • 下载次数:49
    • 更新时间:2015-09-24 15:01:29
    • 上传时间:2015-09-24 15:02:08
  • ※下载地址※
  • DOWNLOAD-BY-ARAN(点击后将扣点!20分钟内免费下载!)
  • ※资料简介※
  • 第三课时 硝酸的性质
     基础巩固
    1.下列物质与硝酸反应时,硝酸既表现酸性,又表现氧化性的是(  )
    A.CuO与稀硝酸反应 B.C与浓硝酸反应
    C.HBr与浓硝酸反应 D.Cu与稀硝酸反应
    解析:硝酸表现酸性时,生成物中应有硝酸盐生成;硝酸表现氧化性时,生成物中应有含低价态的氮的化合物或氮气生成。题给四个反应的方程式分别为:A项CuO+2HNO3 Cu(NO3)2+H2O;B项C+4HNO3(浓) CO2↑+4NO2↑+2H2O;C项HBr+6HNO3(浓) HBrO3+6NO2↑+3H2O;D项3Cu+8HNO3(稀) 3Cu(NO3)2+2NO↑+4H2O。由反应可知选项A只表现了硝酸的酸性,选项B、C只表现了硝酸的强氧化性;选项D既表现了硝酸的酸性,又表现了硝酸的强氧化性。
    答案:D
    2.从降低成本和减少环境污染的角度考虑,制取硝酸铜最好的方法是(  )
    A.铜和浓硝酸反应
    B.铜和稀硝酸反应
    C.氧化铜和硝酸反应
    D.氯化铜和硝酸银反应
    解析:A.Cu~4HNO3(浓)~Cu(NO3)2~2NO2
    B.3Cu~8HNO3(稀)~3Cu(NO3)2~2NO
    C.CuO~2HNO3~Cu(NO3)2~H2O
    由以上关系式可以看出:C项既节约原料,同时又不产生有毒气体。D项成本太高也不可采用。故C项为最好的方法。
    答案:C
    3.常温下能用铝制容器盛放的是(  )
    A.浓盐酸 B.浓硝酸
    C.稀硝酸 D.稀硫酸
    解析:浓硝酸能使铝的表面氧化,生成致密的Al2O3薄膜,从而阻止铝和硝酸的继续反应。
    答案:B
    4.往浅绿色的Fe(NO3)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时,溶液的颜色变化应是(  )
    A.颜色变浅 B.逐渐加深
    C.没有改变 D.变黄色
    解析:Fe(NO3)2溶液中主要含有Fe2+、N ,加入稀盐酸时,加入了氢离子,提供了酸性环境。硝酸根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把Fe2+氧化为Fe3+。
    答案:D
    5.下列关于硫酸和硝酸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稀硫酸和稀硝酸都具有氧化性
    B.浓硝酸在光照条件下变黄,说明浓硝酸不稳定,分解生成的有色产物溶于浓硝酸
    C.在铜分别与浓硫酸和浓硝酸的反应中,两种酸都表现了强氧化性和酸性
    D.浓硫酸和浓硝酸都具有很强的腐蚀性、脱水性
    解析:浓硝酸显黄色是因为分解产生的NO2溶解其中,B选项正确;浓硝酸不具有脱水性,D错误。
    答案:D
    6.实验室中,现有下列物质:①氯水 ②氨水 ③浓硝酸 ④氢氧化钠 ⑤硝酸银,其中必须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的是(  )
    A.全部 B.①② C.①③⑤ D.①②④
    解析:见光或受热易分解的物质,必须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如氯水、浓硝酸、硝酸银、高锰酸钾、氯化银、溴化银等。
    答案:C
    7.下列对于硝酸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浓硝酸在见光或受热时会发生分解
    B.铜与硝酸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金属与硝酸反应不产生氢气
    D.可用铁和铝制品盛装浓硝酸
    解析:4HNO3(浓) 4NO2↑+O2↑+2H2O,A正确;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还原产物分别是NO2和NO,没有单质生成,故不属于置换反应,B错误;硝酸是氧化性酸,金属与硝酸反应均不产生H2,而生成水,C正确;铁和铝遇冷浓硝酸钝化,故可用铁或铝制容器盛装浓硝酸,D正确。
    答案:B
    8.将相同质量的铜分别和过量的浓硝酸、稀硝酸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反应速率:两者相同
    B.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前者多,后者少
    C.反应生成气体的颜色:前者浅,后者深
    D.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总数:前者多,后者少
    解析:比较反应Cu+4HNO3(浓

  • 上一篇资料:2015-2016学年高中化学课时训练--4.1 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苏教版必修1)
    下一篇资料:2015-2016学年高中化学模块综合训练(苏教版必修1)
会员中心
用户名:
密  码:
  • 资料统计
  • 昨日上传:0个
  • 今日上传:0个
  • 资料总数:136767个
  • 占用空间:186.59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