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复习 → 专题复习 → 化学实验 → 实验设计与评价 →

从课本实验探讨实验创新设计(北京市十五中)

  • ※基本信息※
    • 资料类型:PPT 课件
    • 教材版本:不限
    • 适用学校:不限
    • 所需点数:1点
    • 资料来源:收集
    • 资料作者:
    • 资料大小:107.25KB
    • 资料上传:admin
    • 资料审核:
    • 下载次数:15
    • 更新时间:2008-08-03 19:02:52
    • 上传时间:2008-08-03 19:03:30
  • ※下载地址※
  • DOWNLOAD-BY-ARAN(点击后将扣点!20分钟内免费下载!)
  • ※资料简介※
  • 从课本实验探讨实验创新设计

    北京市十五中  化学组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使学生巩固和掌握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2、使学生巩固和掌握铁跟水蒸气反应原理及实验装置;

              3、通过对“黑面包实验”的分析,使学生巩固和掌握浓硫酸的脱水性和强氧化性;巩固和掌握浓硫酸和碳反应的产物及其检验;

              4、使学生巩固和掌握氢氧化亚铁制备的原理;了解防护措施。

    能力目标:1、初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组合、改进、设计、评价实验方案的能力;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评价课本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批判精神;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细致的科学态度;

                      3、体会成功的喜悦,增进学习的兴趣。

    科学方法:1、使学生初步掌握实验创新设计的思路之一:组合、替换、改进、优化;

    2、使学生初步掌握正确分析和评价课本实验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1、实验方案创新设计的一般思路,研读教材中实验的一般方法。

                     2、提高学生的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

    教学方法:演示实验、讨论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言]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实验是化学赖以生存并不断发展的基础,从一定意义上说,实验是化学学科的生命线。对实验的创新设计令同学们感觉神往而高不可攀,高考试题中的实验题目又往往令同学们束手无措,今天,我想和同学们一起研究教材中几个实验的新设计,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实验创新设计的基础是什么?实验创新设计的思路是什么?面对高考,我们该做些什么?

     

    [过渡]请观察老师设计的一个实验。

    [介绍实验装置] (预先将石蜡熔融均匀涂抹在橡皮塞上,)在靠近橡皮塞的长导管上缠上螺旋状粗铜丝,在烧瓶中滴加2mL浓硝酸,缓缓倒置烧瓶,连好装置。

    演示实验:蓝色的喷泉

    [设问] 请同学们分析这个实验:

     

     

     

    [讲解]:从这个实验设计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启示是:已知实验的合理组合是一种创新。

    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我认为,为了满足人类的需要而找出已知装置的新的组合的人就是发明家。”

    [板书]:一、实验创新设计思路之一:组合

    [过渡]请看今年的北京高实验题。

    [设问] 观察实验装置,这是我们学过的哪些实验的组合?

     

    [讲解]:铁和水蒸汽的反应是历史上最早使用的制取氢气的一种方法。

    [复习]铁与水蒸汽反应的实验。

     

    [复习] 下面讨论一下我们最为熟悉的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

    [师问]:请同学们设计“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装置。

    [设问]:这个实验流程是什么?

     

     

    [设问]:制备氢气通常用什么原理?用什么装置?

    [设问]:可以用其它仪器替换吗?

     

     

     

     

     

     

    [设问]:采用什么样的干燥的装置呢?

     

     

     

    [设问]:主体反应采用什么装置呢?

    (以上均根据学生的回答展示幻灯片:)

    [设问]:在点燃酒精灯的操作上有什么要求吗?

     

     

    [过渡]:讨论96年高考题—— “对号入座”

     

    [小结]:从这两个高考题我们可以看出,高考题的原型在教材中,高考试题往往是教材中实验的组合、变形。看来,我们有必要把教材中的实验进行仔细的研读。

    [板书]:二、备考策略:研读教材

    [过渡]:让我们来研读一下课本中的“黑面包”实验:

    请同学们思考:

    1、这一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2、这一实验的现象是什么

     

    3、伴随这一实验的副反应是什么?

     

    4、根据你的分析,对此实验方案进行评价?

     

    5、能重新设计该实验的方案吗?

     

     

    根据学生的方案设计展示幻灯片。

    点评:黑面包实验与浓硫酸强氧化性组合实验防止了污染,并且合二为一,一举两得。

    小结:世界上没有尽善尽美的东西,化学实验也一样,把现有的实验缺点列举出来,然后提出改革或革新方法,就是一个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过程。

         在这里,我想请同学们注意,又一次读书的过程并不是机械的读书的过程,是发现问题的过程,是多问一个为什么的过程。

    [板书]三、研读教材实验的一般方法:

     

    明确实验目的确定原理        

     

    明确现象    注意操作与装置      

    变化装置(包括替换、改装、优化……

     [过渡]下面,我们就沿着这条思路再和大家一起研读氢氧化亚铁的制备实验:

    请同学对这个实验进行分析。

     

    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1、该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2、该实验的原理是什么?实验现象是什么?

    3、这一实验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3、为制备氢氧化亚铁,需要采取哪些措施呢?

    4、你有其它的好办法吗?

     

    根据学生的讨论展示幻,展示2003年高考题的新设计。

    小结:这套实验装置是把铁跟稀硫酸反应、Fe2+OH-反应以及类启普发生器原理巧妙组合。生成的氢气带走了氧气同时保护了氢氧化亚铁不被氧化。

     

     关于这节课讨论的几个实验,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还有很多设计和想法。希望同学们课后继续讨论思考并进行实践,任何实验方案的设计都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实验室随时欢迎大家。

    作业:、完成思考题。

     

    [小结]:化学的魅力就在于变化,变化多端的实验承载着创新,希望通过这节课,同学们能够收获一种学习方法,以课本知识为杆枝,撑起知识的大树; 希望同学们能够收获一种实验创新设计的思路,为我们的课本增加丰富的篇章; 希望同学们能够收获一种创新的品质,不唯书,不唯人,不熟视无睹,在生活中有所发明创造。

    倾听,明确本节课的目的

     

     

     

     

     

     

     

     

    观察、思考

     

     

     

    分析:这个实验是由铜和浓硝酸反应,二氧化氮与水反应两个实验组合形成的蓝色喷泉实验。

     

     

     

     

     

     

     

     

     

     

    回答:是铁和水蒸汽的反应和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的组合。

     

     

     

     

     

    回答:这一实验的流程是氢气的发生装置,氢气的干燥,主体反应,尾气的处理。

    回答:

    制备氢气可以用锌或其他金属和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经典的装置是采用启普发生器或其简易装置。可以用圆底烧瓶加分液漏斗。

    回答

    洗气瓶、干燥管、或

    U型管。

     

    回答

    硬质玻璃管、大试管。

    回答

    先通氢,后点灯;

     

     

    思考,讨论。解答高考题。

     

     

     

     

     

     

     

    回答

    实验的目的是验证浓硫酸有脱水性。

    回答

    回答

    回答

     

    评价:不环保,有污染。

     

    回答:(可能有很多种)

    在教师的引导下对黑面包实验进行改进。

     

     

     

     

     

     

     

     

     

     

     

    记笔记,体会领悟的过程。

     

     

     

     

     

    同学们边读书边思考并回答:

     

     

     

     

     

    同学们尽可能的想办法。

    观看。

     

     

     

     

     

     

     

     

     

     

     

    倾听

     

     

     

     

     

     

    明确本节课的目的意义。

     

     

     

    兴趣实验引课,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引用爱因斯坦的名言以增强学生的创新信心

     

     

     

     

     

     

     

     

    为后面解决高考题打下铺垫

     

     

     

     

     

    复习

     

     

     

     

     

     

     

     

     

     

     

     

     

     

     

     

    在复习的基础上解决高考题,并使学生领悟高考题的原型在教材中。

     

     

     

    具体带领学生研读教材,示范作用。

     

     

     

     

     

     

     

     

     

     

     

     

     

     

     

     

     

     

     

     

    把读书的方法教给学生

     

     

     

    运用读书方法进行再实践。

     

     

     

     

     

     

     

    在课后继续思考,并鼓励学生对自己的想法进行实践

     

     

    进一步深化本节课的目的和意义

  • 上一篇资料:必修2教材分析(四章)
    下一篇资料:第一节 认识晶体(深圳中学)鲁教版
会员中心
用户名:
密  码:
  • 资料统计
  • 昨日上传:0个
  • 今日上传:0个
  • 资料总数:136767个
  • 占用空间:186.59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