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化学 → 人教新课标 →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

2012年广西南宁全国第二届初中化学说课竞赛课件--探究“燃烧与灭火”

  • ※基本信息※
    • 资料类型:PPT 课件
    • 教材版本:不限
    • 适用学校:不限
    • 所需点数:1点
    • 资料来源:收集
    • 资料作者:
    • 资料大小:33.99MB
    • 资料上传:admin
    • 资料审核:
    • 下载次数:169
    • 更新时间:2013-01-10 16:17:15
    • 上传时间:2013-01-10 16:19:19
  • ※下载地址※
  • DOWNLOAD-BY-ARAN(点击后将扣点!20分钟内免费下载!)
  • ※资料简介※
  •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再探“燃烧与灭火”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及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建立在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第一节《燃烧与灭火》的基础上,对燃烧所需要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进行再探究。在学生已有认识中燃烧一定需要氧气,二氧化碳可以用来灭火,本节课通过镁在CO2和N2中燃烧的实验探究,认识到氧气只是一种常见的助燃剂,在可燃物不同的情况下,也可以有其他的助燃剂,如二氧化碳,氮气都可以支持镁条燃烧,并由此发现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对课本上燃烧的概念进行拓展。
    2、三维目标
    本节课教师既要抓好对课本已有基础知识的复习巩固,更要抓好对新知识的探究,如助燃剂范围的扩展,同时借助化学实验手段,引导学生在对旧知识的回顾中探究新问题,从而达到深化知识和提高能力的目的。
    1、回顾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构建“火三角”。通过亚运会火炬的点燃和上海大楼着火的情境,理解“火”既可以造福于人类,也可以给人类带来灾难。
    2、通过镁在CO2中的燃烧实验,掌握可燃物不一定要是含碳元素的物质,助燃剂也不一定要是氧气,CO2也可以支持镁条燃烧。
    3、通过镁与N2反应实验方案的设计,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培养探究精神,在实验中,培养动手能力及小组同学间的团队合作精神。
    4、通过本节课的实验探究,对燃烧的概念进行拓展,培养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
    3、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本课题确定教学重点:对燃烧条件及灭火原理进行再探究,掌握可燃物不同的情况下,可以有不同的助燃剂。
    教学难点:镁条在N2中燃烧实验方案的设计及结论。
    二、说教法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采取引导探究模式进行教学使学生猜想、实验,适当结合教师讲解,不仅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同时让学生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形成从我做起,关注社会与化学有关的问题,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1、探究式实验教学法。该教学方法的教学模式是:设疑 —观察(实验)—思考—总结—应用。根据目标设疑,提出问题:氧气是常用的助燃剂,除了氧气之外,其他物质能不能助燃呢?引导学生动手实验,体验实验的过程。教给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探究得出科学结论的学习方法。
        2、互动式教学法。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有学生的猜想、讨论、抢答,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有教师的指导、答疑。师生之间不停地进行“信息”交流,有助于学生留意力的集中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尤其本课题与实际联系紧密,很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师通过适当的引导可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自己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提高学习的自觉主动性。
    三、说学法
    在学习《燃烧与灭火》的基础上,学生已经掌握了燃烧的基本条件及灭火的原理,并且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和实验能力,因此在镁与N2反应的实验探究过程中,要不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过程,并且进行大胆的猜想,根据自己的猜想设计实验方案来证明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合作的探究过程中,提高实验能力,增强合作精神,在探究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1、 探究学习:学生通过实验,大胆猜想,主动探究酸和碱会发生什么反应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发散思维,再通过对实验现象的正确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2、 自主学习:指导学生结合自己实际生活的经验和对教材的阅读,总结归纳中和反应的用途,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并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好化学对日常生活得指导意义。
    3、 合作学习:利用学生分组实验和小组讨论,使学生在沟通中创新,在交流中发展,在合作中获得新知。
    四、教学过程
    新课程标准提倡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这节课我是这样安排的。
    1、情景引入,复习旧知
    当时正是广州亚运会举办的时候,大家都很关注亚运圣火的点燃,我就用这一情景做为铺垫,提出问题:亚运圣火的点燃需要具备那些必要条件呢?引起学生回忆,复习燃烧的条件。再由上海市胶州路大楼的起火引起学生注意,我们能生火,也要能灭火,复习灭火的原理。当然这些情景的选择可以根据上课时的时事进行调整。这些情景的加入,即使复习不那么枯燥,也让学生体会到了所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了学习化学的兴趣。
    2、演示实验,提出问题
    通过复习学生知道二氧化碳是常用的灭火剂,但它是不是万能灭火剂呢?通过演示实验,学生发现镁条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烧,这样就对我们已有的旧知识提出了质疑:氧气并不能说是燃烧的必要条件,它只是扮演助燃剂的角色,而除了氧气之外,二氧化碳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充当助燃剂。这时,学生自然而然提出新的问题:既然二氧化碳都能做助燃剂,那有没有其他物质也可以充当助燃剂的呢?为了解决学生的这个疑问,我们进行了第二个演示实验:镁条在密闭容器中的燃烧。通过观察现象发现:镁条燃烧后,水倒吸进入集气瓶约占70%。这一实验现象与学生已有的理

  • 上一篇资料:2012年广西南宁全国第二届初中化学说课竞赛课件--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下一篇资料:2012年广西南宁全国第二届初中化学说课竞赛课件--碳和碳的氧化物的性质
会员中心
用户名:
密  码:
  • 资料统计
  • 昨日上传:0个
  • 今日上传:0个
  • 资料总数:136767个
  • 占用空间:186.59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