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化学 → 沪教版(全国版) → 第六章 溶解现象 → 复习与检测 →

2014届九年级化学沪教版第6章《溶解现象》检测题(含2013年中考题,有答案解析)

  • ※基本信息※
    • 资料类型:单元测试
    • 教材版本:不限
    • 适用学校:不限
    • 所需点数:1点
    • 资料来源:收集
    • 资料作者:
    • 资料大小:159.42KB
    • 资料上传:admin
    • 资料审核:
    • 下载次数:31
    • 更新时间:2013-11-09 19:22:10
    • 上传时间:2013-11-09 19:23:04
  • ※下载地址※
  • DOWNLOAD-BY-ARAN(点击后将扣点!20分钟内免费下载!)
  • ※资料简介※
  • 第6章 溶解现象 检测题参考答案
    1.D  解析:溶液的特点: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食盐、蔗糖、味精都能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芝麻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乳浊液。
    2.A  解析:碘酒中的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
    3.D  解析:某些溶液是有颜色的,如硫酸铜溶液,A错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B错误;溶液的均一性是指溶液各部分的组成、性质完全相同,C错误,D正确。
    4.B  解析: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氧气,试管内压强增大,导致U形管内的水面出现左低右高的现象;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试管内压强减小,导致U形管内的水面出现左高右低的现象;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试管内压强增大,导致U形管内的水面出现左低右高的现象;氯化钠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变化不明显,U形管内的水面左右等高。
    5.D  解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蒸馏水虽然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它是纯净物,不是溶液,A错误;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B错误;同一温度下,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 浓,C错误。
    6.C  解析:影响物质溶解度的因素有:溶质和溶剂的种类及温度。
    7.C  解析:20 ℃时,100 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钠36 g,故A、B正确;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溶质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00%=36 g/(36 g+100 g)×100%≠36%, 所以C错误;过滤后得到的澄清溶液为饱和溶液,向该饱和溶液中加水后就变成不饱和溶液了,D正确。
    8.C  解析:根据题意知,3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5.8 g,因此,145.8 g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含有45.8 g硝酸钾,C错误。
    9.B
    10.A  解析:加入一定量的水,两瓶溶液都被稀释,均没有明显现象,无法区分;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时,饱和硝酸钾溶液不会继续溶解晶体,10% 的硝酸钾溶液会继续溶解晶体;略降低温度,饱和硝酸钾溶液会析出晶体,10% 的硝酸钾溶液中无明显现象;此温度下,蒸发少量水,饱和硝酸钾溶液会析出晶体,10% 的硝酸钾溶液中无明显现象。
    11.B  解析:将一定温度下一定质量的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有:向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增加硝酸钾至不能继续溶解,或恒温蒸发溶剂至饱和(因是一定温度下,所以不能采取降低溶液温度的方法)。添加硝酸钾固体时,溶质和溶液的质量都增加,溶质质量分数变大;恒温蒸发溶剂时,溶液的质量减小,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12.D  解析:相同温度时,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故A不正确,D正确;饱和溶 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不能再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而浓溶液是指浓度比较大的溶液,这种溶液还可能继续溶解溶质,故B不正确;对于大多数固体,随着温度的降低溶解度逐渐减小,但也有少数固体例外,如氢氧化钙随着温度的降低溶解度逐渐增大,故C不正确。[来源:学#科#网]
    13.D  解析:A中未指明温度,故错误;B中未指明温度,无法比较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故错误;C中因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升高温度不能将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故错误;D中,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对应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因此该温度下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相等的。
    14.C  解析:由氯化钠在20 ℃时的溶解度可知,50 g水 中最多溶解氯化钠的质量为18 g,有2 g氯化钠固体未溶解,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 数为18 g/(18 g+50 g)×100%≈26.5%。
    15.D  解析:由图可以看出,t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故A说 法正确;大多数物 质可以采用加溶质、蒸发溶剂、降低温度的方法,使其由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其中加溶质、蒸发溶剂一定能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故B说法正确;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 g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能溶解的质量,就是该种物质的溶解度,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是W g,甲、乙两种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均是W∶100,故C说法正确;由图可以看出,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只要一降温都析出晶体,没有先后之分,故D说法错误。
    16.A  解析:将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通过改变溶液温度的方法,有些溶液需要升温,有些溶液需要降温,A说法不正确。
    17.B  解析: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是10∶100(即1∶10),由此可以得出B正确。
    18.B  解析:用0.5 g抗生素配 制溶质质量分数为20% 的溶液,则溶液的质量为0.5 g÷20%=2.5 g,需加水的质量为2.5 g-0.5 g=2 g,常温下水的密度可看作1 g/mL,2 g 水的体积为2 mL。

     

     

  • 上一篇资料:2014届九年级化学沪教版第5章《金属的冶炼与利用》检测题(含2013年中考题,有答案解析)
    下一篇资料:2014届九年级化学沪教版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检测题(含2013年中考题,有答案解析)
会员中心
用户名:
密  码:
  • 资料统计
  • 昨日上传:0个
  • 今日上传:0个
  • 资料总数:136767个
  • 占用空间:186.59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