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化学 → 人教新课标 → 第十单元 酸和碱 →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

安徽省初中化学优质课比赛获奖教学设计--探索无现象中和反应发生的证据

  • ※基本信息※
    • 资料类型:教(学)案
    • 教材版本:不限
    • 适用学校:不限
    • 所需点数:1点
    • 资料来源:收集
    • 资料作者:
    • 资料大小:7.7KB
    • 资料上传:admin
    • 资料审核:
    • 下载次数:5
    • 更新时间:2019-12-17 16:00:30
    • 上传时间:2019-12-17 16:01:27
  • ※下载地址※
  • DOWNLOAD-BY-ARAN(点击后将扣点!20分钟内免费下载!)
  • ※资料简介※
  • 尊敬的各位评委:
    上午好!我是第x号选手陈翠萍,我说课的课题是《探索无现象中和反应发生的证据》。我将从设计思想、问题提出、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五个板块进行我今天的说课。
    一、设计思想
    本节课的设计思想: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强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问题提出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十单元介绍了酸碱中和反应,学生在实验探究时提出疑问:氢氧化钠和盐酸的反应无明显现象,除了用酚酞试液作指示剂验证中和反应的发生,还有其他方法可以证明无现象中和反应的发生吗?在此基础上安排了本节课。
    三、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初步具有了科学探究的能力,并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思维活跃,对奇妙现象有着强烈的探究欲,对新知识接受和运用能力强。
    基于教材、学情及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对NaOH溶液和盐酸反应的探究,初步学会判断无明显现象化学反应的一些方法。
    2、通过寻找无现象中和反应发生的证据,加深对中和反应实质的认识,增强合作意识,体会探究乐趣。
    3、通过实验探究,建立宏观、微观、曲线、符号四重表征的学科思维,提升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其中寻找无现象中和反应发生的证据,加深对中和反应实质的认识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建立宏观、微观、曲线、符号四重表征的学科思维。
    四、教学过程
    下面我来重点说一说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我设置了以下三个环节。
    环节一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播放视频《美丽化学》,视频中精彩纷呈的化学现象让我们感知化学反应的真实存在,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都有如此美丽的、明显的现象呢?如果没有明显现象,该如何判断反应的发生呢?我们知道酸和碱能发生中和反应,并不是所有的中和反应都有明显现象,比如:氢氧化钠和盐酸的反应就没有明显现象,但反应确实发生了,其微观本质是H+ + OH- = H2O,我们能否从反应的微观本质来寻找无现象的中和反应发生的证据呢?小组开始讨论(视频)。
    意图:学生进一步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认识中和反应的微观本质。
    环节二  实验探究 证据推理
    教材中用酚酞试液验证中和反应的发生是哪一种设计思想呢?
    意图:学生针对实验中的现象分析出溶液变红的原因;讨论得出溶液红色褪去,是因为溶液中OH-的减少,使溶液变成中性或酸性,从而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接着提出问题(也是学生课前的疑问):还有其他实验可以通过证明OH-的减少来证明无现象中和反应的发

  • 上一篇资料:安徽省初中化学优质课比赛获奖教学设计--水的净化之荒野行动
    下一篇资料:安徽省初中化学优质课比赛获奖教学设计--铁生锈条件的探究
会员中心
用户名:
密  码:
  • 资料统计
  • 昨日上传:0个
  • 今日上传:0个
  • 资料总数:136767个
  • 占用空间:186.59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