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化学 → 人教新课标 →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

云南省师范大学五华区实验中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3.1 分子和原子

  • ※基本信息※
    • 资料类型:教(学)案
    • 教材版本:不限
    • 适用学校:不限
    • 所需点数:0点(会员免费)
    • 资料来源:收集
    • 资料作者:
    • 资料大小:27.62KB
    • 资料上传:admin
    • 资料审核:
    • 下载次数:17
    • 更新时间:2015-11-14 13:03:06
    • 上传时间:2015-11-14 13:03:30
  • ※下载地址※
  • DOWNLOAD-BY-ARAN(点击后将扣点!20分钟内免费下载!)
  • ※资料简介※
  •  上的例子,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来组织教学。如演示实验、改进实验、补充实验、设计三维动画等。我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了激趣——质疑——驱动——反馈四步程序教学法。教学程序:创设问题情景,激趣 ——提出问题,质疑——引导探究,驱动——引导分析。形成想象——巩固深化,反馈交流。学习程序:明确问题,产生疑问——观察实验,记录现象——分析现象,透析本质——借助三维动画,形成想象表象——根据想象,形成概念——理解概念,迁移运用,表达交流。

    学情分析 学生的基础状况一般
     
    明晰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有质量小、体积小、不断运动、有间隔等基本特征;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微小粒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知道原子和分子的相同点、不同点及联系;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
    (3 )学会运用分子的观点来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纯净物和混合物。
    2.过程与方法
    (1)能从常见的现象入手进行合理的想象和推理;
    (2)通过讨论分析能主动和他人进行交流,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对物质微粒的探究欲,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2)感受物质无限可分的哲学思想,唤起学生对科学 的好奇与向往。
    重点难点 重点 从宏观现象微观粒子的运动,形成分子和原子的概念 
    难点 形成物质的微粒性的观点;化学反应的实质。
    需用教具或器材 200 mL容量瓶、烧杯、注射器、量筒、胶头滴管、温度计、浓氨水、酒精、水、酚酞、黄豆、小米、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世界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的,那么物质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这节课我们从微观的角度来研究这个问题。
    推进新课:
    [演示] 将蔗糖溶于水。
    [提问] 蔗糖为什么看不见了?难道消失了吗?
    [回答] 水变甜了,说明蔗糖并没有消失。
    分子及其特点
    [分析] 蔗糖分散成了我们肉眼看不见的一种粒子——分子。就像生活中有时我们 能闻到香味,但是却看不到这种物质。
    1. 分子的特点:(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 分子是真实存在的
    [分析] 一滴水中就含有15万亿亿个水分子。假如有人问你:“一个人每口喝下一亿个水分子,每秒钟喝一口,需要多久才能把一滴水中的水分子全部喝到肚子里去?”说出来一定吓你一跳。原来,按照上面所说的喝水速度,喝完一滴水,竟需要五十万年!
    [实验] 已知酚酞和氨气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它们溶于水可分别得到酚酞溶液和氨水。
     
    图A、B烧杯中的溶液会发生变化吗?
    (1)取一小烧杯,加水,加酚 酞,搅拌,观察颜色。
    (2) 取少量上述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入浓氨水,观察颜色变化。
    (3)将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C加浓氨水,用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如图)。观察有什么现象?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现象:(1)溶液为无色;(2)溶液变红;(3)A中溶液由无色变红色,B中溶液仍为无色。
    [提问] 为什么(3)中A烧杯变红呢?
    [回答] 氨水使酚酞变红。
    [提问] 是氨水使酚酞变红,但氨水并没有与酚酞接触呀?氨长“脚”“跑”A中去了?
    [结论]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实验] A组实验:一杯热水、一杯冷水,同时放入质量相当的红墨水,观察现象。
    B组实验:取温度计两支,一支放入冷水杯中,一支放入热水杯中。
    现象:A组热水中红墨水扩散较快;冷水中红墨水扩散较慢;
    B组中热水中的温度计水银上升快,冷水中则慢。
    结论: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 快。所以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
    (2)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
    [实验] 100 mL水+100 mL酒精混合
     
    现象:观察到混合后的体积小于200 mL。
    结论:分子间有间隔。
    【实验】取一注射器,吸入一定体积的空气,用手指顶住针筒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再吸入等体积的水,用手指顶住针筒的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
    现象:吸有空气的注射器比吸有水的注射器容易推进。
    结论:气态物质粒子间隔较大,固态、液态物质的粒子间隔比较小。
    (3)分子之间有间隔。气态分子间的间隔较大
    [讨论] 水温升高,液态水变成蒸气“跑”走了,温度下降水蒸气凝成雪花。水的三态变化可以用关于分子的哪些知识来解释?
     
    不同状态水分子的排列
    [结论] 一定量的水,在它的三态变化中,分子的数目、大小不变,分子间的距离(间隔)变化。
    [分析] 钢轨为什么是一段一段的中间留有缝隙?这也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当温度发生变化时,分子间间隔发生变化,体积就会发生变化。
    [课堂练习] 1.收获季节,一进入四会、广宁、德庆的橘园,就可以闻到柑橘的香味。这是因为(    )
    A.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的质量很小                                  D.分子还可再分
    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实质是(    )
    A.分子间距离发生了变化
    B.分子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C.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发生了变化
    D.分子破裂后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答案:1.A 2.D
     
  • 上一篇资料:云南省师范大学五华区实验中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2.3 制取氧气
    下一篇资料:云南省师范大学五华区实验中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3.2 原子的结构
会员中心
用户名:
密  码:
  • 资料统计
  • 昨日上传:0个
  • 今日上传:0个
  • 资料总数:136767个
  • 占用空间:186.59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