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考复习 → 专题复习 → 物质构成的奥秘 →

2013年海南省中学化学(初中组)课堂教学评比--化学用语复习课(一等奖)

  • ※基本信息※
    • 资料类型:PPT 课件
    • 教材版本:不限
    • 适用学校:不限
    • 所需点数:1点
    • 资料来源:收集
    • 资料作者:
    • 资料大小:8.29MB
    • 资料上传:admin
    • 资料审核:
    • 下载次数:282
    • 更新时间:2013-05-09 22:13:57
    • 上传时间:2013-05-09 22:17:06
  • ※下载地址※
  • DOWNLOAD-BY-ARAN(点击后将扣点!20分钟内免费下载!)
  • ※资料简介※
  • 参加省课堂教学评比反思 海南华侨中学 
    2013年四月,非常幸运能参加省调研比赛。
    这段时间,是从教四年以来感受最多,最深刻的一段教学经历。
    一.确定上课内容为《化学式》,设计思路的几点所想
    1.查漏补缺为基本目标。根据经验,觉得学生在这块薄弱的地方主要是:对化学    式意义及其数字的理解上有混淆。比如经常会认为Fe能表示一个铁分子;相当一部分学生会认为氯化钠是由氯化钠分子构成、或是由氯化钠离子构成;对数字前面和右下角的位置混淆。因此把突破点定在这块,希望通过这个环节的突破让学生明确化学式的整体性意义和数字特定位置的不同含义。
    2.化学用语的课堂相对于其它主题的课来说,更注重严谨性,趣味性相对较弱。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想要在这块尽量地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式的重要作用和便利性。
    3.如苏清霞苏老师所说的,一节课里一定要有一个灵魂,一种理念。而我希望通过这节课传递给学生的信息是:化学式不是一个枯燥的符号,而是一种认识物质的工具,当我们学会应用它的时候,它所带给我们的信息,将帮助我们更便利,有效的认识物质。
    二.课堂中的意外
    1.关于引入。根据预想,学生大概会猜测这种未知气体的化学式为SH、SH2、HS2等等……但是,当把问题抛给学生的时候,学生们的答案让我大感意外。在上课的24位同学之中,只有一位同学非常犹豫地写出了H2S,有2位同学写出了CO,其他的同学全部写成SO2或是没有写出。
    当时因为考虑到作为引入,时间不能太长,所以决定在这块的讲解分析做了省略处理-----仅仅让书写正确的男生来分析了原因,而没有让其它学生进行其它例子的分析.例如SH、SH2为什么不对?
    事实证明,这是我当堂课上最最错误的决定。因为事先了解的情况是,这个班小孩的基础是很不错的,所以误以为这个男生的讲解足够让其它同学明白并继续下面内容。却没想到,在绝大部分学生都写错的情况下,这个团体的自信心被严重的打击到了。以致于在后面的学习活动中,有个小女生在我走到她旁边时,非常恐惧的埋下头小小声的说:不要叫我。(这是让我至今非常非常自责一点……)
    2.关于化学式的意义。5班同学的薄弱点与自己所接触的学生有很大不同:整节课上下来,发现大家能够准确地描述出化学式的微观意义是表示一个分子,或者一个原子。并且能很快的说出构成氯化钠的微粒(可见郑老师在这块教学上做得非常细致到位)。所以原先在这块预设的讨论(深化理解化学式的微观意义是表示构成它的微观粒子,而非一味表示分子)因为5班同学的顺利回答而省略。
    3.关于数字的意义。对24位同学没有学习层次上的差别了解。本意设计是在给出微观图让学生写出表示它的符号,通过符号再去分辨原子之间不同关系。从而深化数字的位置的含义。(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提问的男生学习属于比较好的那种)学生非常轻松的回答了出来。但是在紧跟其后“考一考”中,随后叫起来的另一个女生并不能够正确地说出O3中3的含义。而更糟糕的是,因为考虑时间,没有在这块地方组织学生讨论起来。
       三、课后所想:
    1.这节课整体感觉,深度明显不够。根本原因是因为没有针对学生薄弱点进行组织讨论。也因此,感觉学生在这节课并无多大收获。究其原因,还是因为自己把这节课看作是赛课,过于把重心放在想把整节课的思路展示出来,如果是平时上课,绝对不会想引入会不会花费太久时间,最后环节所用时间还够不够……当自己不能够把它当作一节平常课去对待的时候,根本没有理由去要求学生以平常的状态来表现。

     

  • 上一篇资料:四川省凉山州2013届高三第三次诊断化学试题
    下一篇资料:2013年海南省中学化学(高中组)课堂教学评比--3.2 醛(一等奖)
会员中心
用户名:
密  码:
  • 资料统计
  • 昨日上传:0个
  • 今日上传:0个
  • 资料总数:136767个
  • 占用空间:186.59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