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化学 → 沪教版(全国版) → 第七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 第一节 溶液的酸碱性 →

镇江市市骨干教师竞赛作品--7.1《溶液的酸碱性》教学案+课件+设计方案+教学实践报告1

  • ※基本信息※
    • 资料类型:PPT 课件
    • 教材版本:不限
    • 适用学校:不限
    • 所需点数:1点
    • 资料来源:收集
    • 资料作者:
    • 资料大小:3.88MB
    • 资料上传:admin
    • 资料审核:
    • 下载次数:175
    • 更新时间:2011-10-27 19:46:47
    • 上传时间:2011-10-27 19:47:17
  • ※下载地址※
  • DOWNLOAD-BY-ARAN(点击后将扣点!20分钟内免费下载!)
  • ※资料简介※
  • 《溶液的酸碱性》教学实践报告
    镇江市丹徒中学 
    (指导思想,设计方法等说明)
    酸碱盐知识不仅是初中化学教材中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学习高中化学的过渡章节,因此,本章在教学中的地位不言而喻。由于知识内容较为繁琐复杂,必须以实验教学为主,引导学生探究、发现、总结。同时,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应努力挖掘生活素材,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创设问题情境,再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帮助学生形成较为完善的知识链和方法论。
    本节内容是溶液性质的延续,非常贴近生活,学生容易产生学习兴趣。以实验教学为主线,共设计了6个探究实验,学生在实验中体验科学研究的方法,建构新知识。
    一、实践过程
    教学流程分为三个板块:了解并检验溶液的酸碱性、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溶液的酸碱性和酸碱度与生命活动的关系。三个板块均以问题为主线展开,共设计了10个问题:
    ①以“酸味”创设问题情境,提出什么是酸性?如何鉴别?
    ②回顾紫色石蕊试液遇碳酸的变色情况,设计3个探究实验,引导学生解决紫色石蕊试液的变色情况:
    Ⅰ紫色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的变色情况?
    Ⅱ紫色石蕊试液遇碱性或中性溶液的变色情况?
    Ⅲ紫色石蕊试液遇碱性或中性溶液的变色情况?
    ③在解决紫色石蕊试液的变色情况问题的基础上,引出酚酞试液,设计探究实验:无色酚酞试液遇酸性、碱性或中性溶液的变色情况?
    ④再次延伸:蓝色石蕊试纸、红色石蕊试纸、酚酞试纸遇酸性、碱性或中性溶液的变色情况?
    ⑤巩固应用:如何把食盐水、稀盐酸、石灰水三种无色溶液一次鉴别出来?
    ⑥从波义耳发现酸碱指示剂的故事引导学生设计探究实验。假如你是波义耳,你观察到紫罗兰花变色,你会提出什么问题,通过哪些实验,最终发现了酸碱指示剂?
    ⑦从大家关注的环境问题“酸雨”引出酸碱度的概念:酸雨是怎么回事?
    ⑧如何测定酸雨(检验溶液酸碱度)?
    ⑨实验探究,深化认识:
    Ⅰ酸碱性不同的溶液,它们的pH是怎样的?有什么规律?
    Ⅱ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程度与溶液的pH有怎样的关系呢?
    ⑩提出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
    Ⅰ洗发液的pH,如何选择适宜的洗发液?
    Ⅱ人体体液的pH,能知道人是否健康?
    Ⅲ适合农作物生长的pH,选择合适的农作物?
    Ⅳ“神汉捉鬼”是怎么回事?
    在第一板块,利用“味道”引出酸性的概念,带着如何检验溶液酸碱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解决问题。利用所学的紫色石蕊遇碳酸变色让学生尝试紫色石蕊与生活中常见的几种“酸味”溶液的变色实验,得出可用紫色石蕊检验酸性溶液,并立即延伸,通过实验得出紫色石蕊可以检验碱性溶液,再拓展到石蕊试纸。然后过渡到无色酚酞,通过无色酚酞与一些溶液的变色情况分析,得出可用酚酞检验溶液的酸碱性。由此得出酸碱指示剂的概念,并对石蕊、酚酞的变色情况加以小结,使学生清晰明了。在第一板块的最后,讲述了波义耳发现酸碱指示剂的故事,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引发学生思考:如果波义耳没有抓住紫罗兰花变色这一现象,就不会发现酸碱指示剂;同样,如果波义耳缺乏思考,就不会设计实验,发现规律。
    在第二板块,利用“酸雨”引出酸碱度的概念,引导学生比较酸碱度与酸碱性,认识到酸碱指示剂只能检验溶液酸碱性的局限性,从而寻求测定酸碱度的方法。带着如何测定溶液酸碱度的问题,教师先演示pH试纸的使用方法,随后让学生测定几种常见溶液的酸碱度,一方面练习了pH试纸的使用方法,另一方面比较了酸碱度与酸碱性的异同。再让学生预测并测定不同浓度的硫酸溶液的pH,进一步理解酸碱度的含义,为高中的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第三板块是知识应用,提出生活中一些常见有趣的现象,让学生学以致用,如“洗发液的pH”、“测定某些体液的pH,能知道人是否健康”、“ 适合农作物生长的pH”、“神汉捉鬼”等。课堂练习注重了以真实的情景呈现问题,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化学和我们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收获与体会
    1.本节课精选教学素材,将生活经验与化学知识相结合,创设了良好的问题情境,学生不仅提高了学习化学的兴趣,获得了一定的化学知识,还认识到化学与自身健康、环境的关系,增强了学习责任感。
    2.6个探究实验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始终处于问题——解决——新问题的情景中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问题的设计恰到好处,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与提高,基础薄弱的学生增加了学习信心,能力强的学生有了更强烈的求知欲。教学更加有效,课堂更加高效。
    3.教师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从传统的“备课”转而尝试“教学设计”,即由“教教材”变为“用教材教”,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将教师得课堂角色定位于引导者。
    4.通过教学思考和实践,教师对初中化学的课程体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三、问题与建议
    1.实验增加了学生的实践机会,容易引发思考、发现问题,但大量的实验耗时太多,教学内容与课时的矛盾很突出。今后要加强实验教学的组织管理,使学生明确实验操作步骤,减少拖沓现象。
    2.如何做到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 上一篇资料:镇江市市骨干教师竞赛作品--7.1《溶液的酸碱性》教学案+课件+设计方案+教学实践报告2
    下一篇资料:镇江市市骨干教师竞赛作品--《空气》教学案+课件+设计方案+教学实践报告
会员中心
用户名:
密  码:
  • 资料统计
  • 昨日上传:0个
  • 今日上传:0个
  • 资料总数:136767个
  • 占用空间:186.59GB